就在今年的7月底,97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将自己在香港深水湾道79号的老宅京融实配,以标价50亿港元出售。而这座被风水师称之为“龙脉宝地”的老宅,是李嘉诚在1963年为迎娶表妹庄月明购置的婚房,也见证了他从塑料花老板到千亿富豪的崛起。为此,李嘉诚曾经表示:“深水湾”的老宅永不卖。而现如今,却以低于市场价23%的价格急售。此举也被港媒解读为“切断家族根基”的终极信号。
实际上,早在今年3月份,李嘉诚就将全球43个港口(含巴拿马运河关键节点)以228亿美元卖给了美国贝莱德集团。为此,引发国内各家主流媒体的痛批。原因是,这些港口控制全球6%的海运贸易,中国商船年通行量占21%,涉及4700亿美元的贸易额。而李嘉诚出售这些港口,已触碰到我国的对外贸易、国家安全等底线。不过,在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之后,李嘉诚的这笔出售港口的交易最终还是搁浅了。
不仅如此,在进入到7月份后,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将大湾区的400套房子,以“骨折价”大规模抛售。其中惠州泷珀花园51平方米一居室从1.4万/㎡降至8632元/㎡,以总价44.3万出售;东莞海逸豪庭别墅单价从6.8万/㎡暴跌至1.4万/㎡出售。而在北京,李嘉诚将其豪宅项目以5折的价格打折甩卖,从高峰时的15万/㎡降到现在的7万元㎡。
京融实配
事实上,李嘉诚早在10多年前,就开始酝酿着他的撤退路线了,就是要抛售内地和香港的资产。2013年-2016年,李嘉诚家族将上海世纪汇广场以200亿转手、广州西城都荟30亿港元出售,累计套现2500亿港元。2024年,李嘉诚又以5折甩卖了北京御翠园的豪宅。而在经过多年的资产调整,如今长实集团在内地的资产占比已经从巅峰时期的75%降到了如今的不足5%,
其实,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,在国内的名声并不是很好。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个是,香港居民的生活成本一直居高不下,与李嘉诚家族脱不了干系。比如,香港的电费要比深圳贵1倍,码头收费是深圳的3倍。另一个是,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在拿地之后,都不进行房产项目的开发,而是把土地囤积起来,等到地价涨上去了,再将土地高价转让出去,这样就能赚得盆满钵满。
现在问题来了,既然李嘉诚从2013年就开始抛售国内资产,那么他又把资产投向哪里呢?从目前来看,主要是投资三个地方:①李嘉诚大规模押注英国,仅英国市场就吸纳了长实集团60%的资产,投资范围涵盖了电力、天然气、电信等领域;
②李嘉诚家族在欧洲布局生物科技和氢能产业;③李嘉诚家庭投资东南亚国家。比如,在泰国建物流网,在越南建智慧港口等。李嘉诚的意图很清晰,那就是从国内撤资,快速与内地进行资产切割,不要扯上一点关系。
在进入到2025年后,李嘉诚家族加快了抛售国内资产的步伐,甚至将60多年的老宅都要挂牌抛售,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。实际上,李嘉诚家族早在2023年就开始进行大规模抛售内地资产,现在已减持10多年了。
李嘉诚之所以要选择撤退,主要原因是,李嘉诚并不看好内地资产的未来,更看好英国的基础设施领域、欧洲的高新科技,以及东南亚的新项目京融实配,希望在晚年通过对自己的商业帝国的资产优化,这样就能更好的把接力棒完全交到两个儿子的手里,最终就是想让家族基业长青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